10月17-19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毒理学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指导,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沈阳药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微生理系统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学术会议在江苏南京成功召开。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顶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2位权威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临床医院的37位专家学者受邀到会。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刘云教授、沈阳药科大学齐炼文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Kam W. Leong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30余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科技工作者4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共同承办。会议聚焦“突破边界 解码生命微系统”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器官芯片、类器官、生物医学大数据等微生理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搭建了微生理系统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大会设置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口头报告、快闪报告、墙报展示等多个环节,设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内外62位专家进行了13场大会报告、49场分论坛报告,有力地促进了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微生理系统研究与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开幕式现场专家学者云集。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海波,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我校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行政工作的副校长齐炼文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分别展现了地方对前沿科技产业化的强大支持,深刻阐述了微生理系统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前沿的代表性意义,从临床应用的视角描绘了该项技术的广阔前景,并指出微生理系统是破解新药研发“高成本、长周期、高失败率”困境的“金钥匙”。开幕式由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顾忠泽主持。

齐炼文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学校的深厚红色办学底蕴并高度赞扬以东南大学为代表的与会单位在器官芯片领域取得的系列原创突破。他深情回顾了沈阳与南京共同承载的时代使命,东南大学与两所药科大学之间的坚实合作基础,指出当前全球微生理系统领域发展迅猛,跨学科、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已成为推动该领域进步的关键力量。他期待,学校能同与会各方进一步深化在微生理系统与医药研发交叉领域的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协同技术攻关。他热情邀请各方下届会议齐聚沈阳,续写交流互鉴、协同创新的新篇章,共同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主论坛报告。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教授分享了胃肠道肿瘤治疗药物相关内容;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James J.Hickman教授围绕人体芯片系统在疗效与安全监管方面进行交流;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微生理系统最新进展;中检院安评所周晓冰研究员分享微生理系统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监管进展;日本崇城大学Seiichi lshida教授分享微生理系统监管领域的日本举措及合作倡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动物试验替代方案中心Lena Smirnova教授细致分享从实验室到国际社会的安全风险评估相关内容;德国柏林工业大学Uwe Marx教授详细阐述了用于先进疗法预测性测试的人自体免疫活性单器官芯片与多器官芯片;瑞士InSphero公司Jan Lichtenberg系统介绍了从药物性肝损伤测试到三维微组织平台的免疫胰岛检测方法;陆军军医大学朱楚洪教授围绕类器官在心血管再生医学的应用议题进行分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lastair Stewart教授分享规范微生理系统的可溶性环境与力学环境以提升其监管应用价值方法;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动物试验替代方案中心Thomas Hartung教授深入分析了生物医学研究颠覆性技术的应用;日本京都大学Ryuji Yokokawa教授详细阐述整合类器官技术与二维/三维微生理系统方法;荷兰特文特大学Robert Passier教授围绕心脏芯片的力、流与功能等展开深入交流。报告会期间,学术氛围浓厚,交流互动频繁,会场洋溢着探索的激情与分享的喜悦。

4个分论坛分别围绕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模型构建”“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毒理药理”“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测量组学”“类器官与器官芯片&临床转化应用”主题展开。清华大学孙伟、 东南大学王苏、沈阳药科大学齐炼文、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彭双清、东南大学涂景、华中科技大学朱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缪丽燕、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尹宁北担任论坛主席。
论坛期间,从学术交流到资源对接,从技术探讨到未来展望,思想的激荡与观点的交锋贯穿始终,与会嘉宾全情投入,在深度交流中实现了智慧的共振与创新的共鸣。



10月19日下午,大会在热烈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宣布了优秀报告与优秀壁报的评选结果。这些获奖成果不仅展现了微生理系统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实力,更凸显了青年学者在该领域的广泛参与度与强劲的创新潜力,为行业未来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力量。
微生理系统(如类器官、器官芯片等)被誉为“在芯片上再造生命微环境”,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猛的前沿方向之一。它通过在体外构建高度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微型模型,为人类疾病研究、药物筛选、毒性评估以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平台,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核心关键技术。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微生理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合作平台,更对我国微生理系统研究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深化,微生理系统领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守护人类健康、推动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审核校对:毕宇博、刘婷婷、张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