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孙丙军团队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发表仿生药物递送相关综述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 22:00  作者:黄肖霄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无涯创新学院   点击:[]

近日,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孙丙军团队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杂志(IF = 20.3)在线发表题为“Biomimetic drug delivery for anticancer: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s and biomimetic carriers”的综述论文。无涯创新学院孙丙军教授和孙进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无涯创新学院博士后刘钿为本文第一作者,文章得到何仲贵教授的指导与支持,沈阳药科大学为独立完成单位。

 论文针对仿生载体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独特功能进行全面概述。活细胞和细胞来源的囊泡、外泌体等依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可作为载体为抗肿瘤药物的高效递送提供新的机遇。目前,这一领域的综述通常侧重于从载体或有效载荷的角度介绍仿生药物递送系统,例如,依据细胞类型对载体进行分类,着重强调源自不同细胞的膜材料在生物功能方面的独特性质;也有依据有效载荷类型进行综述,并总结了仿生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然而,药物与仿生载体是紧密关联且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系统的递药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药物与载体的关系,包括:(1)药物与仿生载体结合的方式,包括游离药物或载药纳米颗粒;(2)药物与仿生载体结合的位置,包括装载于载体内部还是在其表面;(3)药物从仿生载体中释放的方式,由内源性肿瘤微环境刺激信号或外源性刺激信号触发。文章系统总结并讨论了不同载药形式和控释策略在克服肿瘤治疗递送障碍方面的最新进展,为仿生递送系统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新视角。最后,作者从生物载体的来源和安全性、生物载体的可变性和重现性、监管障碍、临床患者个体差异等角度讨论了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论文思路示意图:药物与载体的关系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111600)的支持。

上一条:沈阳药科大学召开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本科教学专项检查反馈会 下一条:沈阳药科大学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小组会议

关闭

Copyright ©2004 SYPH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药科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