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攻坚之年 • 我们在行动|沈药人,勇攀科研高峰!②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7日 15:46  作者:--  来源:药学院 制药工程学院 中药学院 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   点击:[]

1D19B

科学探索无止境 沈药人始终奋力攻坚 创新引领在科研路上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我校药学院赵龙山教授团队在基于中药百草霜的复合光催化剂去除放射性元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化学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3)在线发表了我校药学院赵龙山教授和赵旻副教授课题组基于中药百草霜的复合光催化剂去除放射性元素方面的研究成果。

核能通常被认为是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因为核能可以提供大规模的电力,而不释放温室气体。随着核能工业的快速发展,铀作为核燃料,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铀作为核能中利用率最高的资源,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水。U(VI)通过沉积在肾脏和骨骼中对人类显示出化学和放射毒性。因此,从放射性元素U(VI)污染的废水中去除铀是非常必要的。中药百草霜(俗称锅底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敛疮、杀虫的功效与作用,可用于治疗烫伤、外伤出血等。

该研究基于中药百草霜成功设计和构建了Z型2% g-C3N4/SnS2-V3/CQD1光催化体系,实现了U(VI)的光催化去除,该体系表现出高效的去除能力、高效的自然可见光收集能力和良好的上转换性能。以硝酸铀酰六水合物(N2O8U·6H2O)作为放射性元素U(VI)污染物模拟物,通过配比优化评价合成的复合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深入探究了光催化活性增强的机理。这项工作不仅为其他多功能复合光催化剂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和策略,而且还为解决放射性元素污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undefined

19822

药物分析学硕士毕业研究生闻毅为论文第一作者,药学院赵龙山教授和赵旻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沈阳药科大学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ZQN206011)的资助。

我校制药工程学院赵临襄教授团队发表靶向抗凋亡蛋白Mcl-1的药物研究相关综述

近日,药物化学学科权威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IF=7.3)在线发表了我校制药工程学院赵临襄教授课题组对靶向抗凋亡蛋白Mcl-1的药物研究相关综述。文章题目为“Targeting Myeloid Leukemia-1 in Cancer Therapy: Advances and Directions”。

作为调控细胞凋亡的“三元”开关,Bcl-2家族成员可通过复杂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精密调节内源性凋亡通路。抗凋亡蛋白Mcl-1位于该凋亡通路下游,在线粒体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Mcl-1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中高度表达,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产生不良预后和耐药的主要原因,其已成为癌症治疗领域中有吸引力的靶标之一。作者综述了Mcl-1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概述了代表性Mcl-1调节剂的发现和优化过程。该文章通过分析已报道Mcl-1与抑制剂的晶体结构,提出了强效抑制剂的结构共性,并针对目前Mcl-1抑制剂普遍存在心脏毒性的原因和未来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

制药工程学院药物化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邓宏光为文章第一作者,制药工程学院赵临襄教授和黄敏副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沈阳药科大学“优青”托举计划的支持。

我校中药学院李宁教授团队发表二萜最新进展综述

近日,我校中药学院李宁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权威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IF=9.4)以“Highly anticipated natural diterpenoids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ew drugs in 2013–2023”为题发表了天然来源二萜类成分最新进展综述。我校中药学院李宁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后王营杰为第一作者,沈阳药科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近几十年来,药物发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天然产物因其丰富的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成为寻找新的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的重要来源,对人类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自然界中的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产生着丰富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在药物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例如,紫杉醇作为著名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穿心莲内酯是中国常用的抗上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性痢疾药物;冬凌草甲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癌、神经保护、抗炎等。随着分离鉴定和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新的二萜类成分被发现,它们多样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使其成为引人注目的治疗候选药物。该综述对11种天然来源的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2013-2023年间报道的新的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它们的药理活性,以及天然二萜代表性的先导化合物和药物研究进展,探讨天然二萜类成分作为新型治疗药物的宝贵来源的意义。

13152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3764、82260682)等项目的支持。

我校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贾英教授团队在五味子抗抑郁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农林科学领域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IF=6.1)发表我校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贾英教授课题组在五味子木脂素基于缓解神经炎症发挥神经保护实现抗抑郁的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成果题目为“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Exert Antidepressant Effects by Promoting BV2 Microglia Polarization toward the M2 Phenotype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the 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 Pathway”。该团队以内源性大麻素2型受体介导五味子木脂素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转换为切入点,构建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交互模型,对五味子木脂素发挥抗抑郁作用具体分子机制进行阐述。

undefined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以减缓神经炎症为切入点,以发挥神经保护为作用目标。在证实五味子木脂素具有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及发挥神经保护的药效学基础上,首先通过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探索其实现表型转换的作用机制,进而构建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模型阐述不同表型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内源性大麻素2型受体具有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生理特性,随后实现考察内源性大麻素2型受体是否介导五味子木脂素发挥保护作用。体外构建内源性大麻素2型受体小干扰RNA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及共培养模型,对上述关键机制进行验证。五味子作为辽宁省道地药材,贾英教授课题组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不仅阐明了五味子木脂素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同时拓宽了五味子的开发利用潜力,使其成为极具研究及开发价值的经济植物。

123A6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博士研究生王锦玉为本文第一作者,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贾英教授与颜廷旭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我校文体学院高芳特聘副教授在国际权威语言学SSCI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文体学院外语部特聘副教授高芳老师在国际权威语言学SSCI期刊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发表了题为“Taking innovative humanising pedagogy towards Thirdness: Sust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的学术文章,此期刊是语言文学类SSCI 一区期刊。文章重点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该文被期刊主编英国华威大学Malcolm N. MacDonald教授遴选为当期“主编推荐文章”。

文章以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语言学教授霍米·巴巴提出的第三空间论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框架,旨在探讨语言学习、文化身份和跨文化交流的杂糅性。文章着重强调了在二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与跨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第三空间论构建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新视角,鼓励学生超越单一文化视角,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传授语言学习技能,还能助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促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有效地沟通和合作,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沟通和融合。

12F03

文章得到了辽宁省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项目、沈阳药科大学“优青”托举计划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14708477.2024.2328157

上一条:沈阳药科大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 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2024年青少年科学营沈阳药科大学分营开营

关闭

Copyright ©2004 SYPH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药科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