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于11月27日-11月28日在沈阳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酶工程与发酵工程专业委员会协办,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药学会以及《中国抗生素杂志》杂志社承办。会议采用线上会议形式,以“挖掘微生物药物潜力,科学防治感染性疾病”为主题,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国抗生素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交流全国抗生素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研讨国际抗生素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校生命科学院与生物制药学院院长夏焕章主持。我校校长程卯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和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司书毅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中国抗生素事业发展的热切希望,同时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会议邀请了31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涵盖了中国抗新冠药物的研发与进展、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情况、新抗生素与微生物的研发、临床耐药细菌研究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共有1.3万余人次线上参加了学术交流。
蒋建东作了题为《中国抗新冠药物研发》的大会报告。
第一组报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作了题为《全球抗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的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作了题为《不同时期优势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临床的影响》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作了题为《抗生素工业用生产菌种的遗传改造与应用》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游雪甫作了题为《新型抗CRE药物研发》的报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昌勤作了题为《化学药品杂质谱控制现状与展望》的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吕晓菊作了题为《多粘菌素及其临床应用关注点》的报告。
第二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王以光作了题为《可利霉素在CRO感染中的应用及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发现》的报告;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周剑作了题为《几种海洋来源的微生物药物研发进展》的报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胡海峰作了题为《肠道菌群调节与疾病预防治疗多》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洪斌作了题为《创新霉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的报告;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赵克雷作了题为《基于病原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抗毒力药物研究进展》的报告;夏焕章作了题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与单组分工业菌株的研制》的报告;中国药科大学郑珩作了题为《机器学习在抗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黄海洪作了题为《中国抗结核新药研发进展及挑战》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胡友财作了题为《真菌大环内酯生物合成中的精准自抗机制》的报告;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星海作了题为《1类抗菌新药康替唑胺的开发》的报告;成都雅途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朱辉作了题为《微生物药物品种开发与实践》的报告;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戈梅作了题为《新抗研发的个案回顾—上海来益的新药研发历程顾》的报告;江西农业大学袁干军作了题为《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定量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阐析》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天宇作了题为《新型抗致病细菌药物表型筛选评价平台简介》的报告;北京协和医院杨启文作了题为《抗菌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平台的建设—ChiCAST探索》的报告。
第三组报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永红作了题为《新抗菌药物与临床应用》的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曾玫作了题为《儿童特殊限制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菁作了题为《创新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的报告;安徽医科大学张玲玲作了题为《新冠肺炎细胞因子风暴及疫苗研制进展》的报告;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夏培元作了题为《泊沙康唑增加两性霉素B脑组织分布机制的初步研究》的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宗志勇作了题为《氨曲南-阿维巴坦的应用与耐药机制》的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萍作了题为《HIV/AIDS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治策略》的报告;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李忠东作了题为《多黏菌素治疗耐碳青霉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的报告;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红卫作了题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的报告。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陆宇主持。司书毅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他表示,微生物药物的研发是多学科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上中下游、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交流。微生物药物研发漫长且艰辛,希望学者们对抗生素事业的研究持之以恒。抗生素事业需要人才的多样性,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也将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青年学者的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实力。
本届大会是我校90周年校庆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会议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展示了抗生素领域的新认识、新成果和新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抗生素研发、生产、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改善细菌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应对不断出现的突发和新发传染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